冠心病

2021-08-17

  “冠心病”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,主要表现为胸痛、胸闷、呼吸困难等,严重时可晕厥或休克。诊断可以依靠心电图、动态心电图、冠脉造影等检查,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、冠脉支架手术、心脏搭桥手术等。

 

  发病机制

 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,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,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:年龄和性别(45岁以上的男性,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),家族史(父兄在55岁以前,母亲/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),血脂异常(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-C过高,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-C过低),高血压,尿糖病,吸烟,超重,肥胖,痛风,不运动等。

 

  临床表现

  临床分为隐匿型、心绞痛型、心肌梗死型、心力衰竭型(缺血性心肌病)、猝死型五个类型。其中较常见的是心绞痛型,较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。

  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、缺氧所起的症候群:

  (1)胸部压迫窒息感、闷胀感、剧烈的烧灼样疼痛,一般疼痛持续1-5分钟,偶有长达15分钟,可自行缓解;

  (2)疼痛常放射至左肩、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;

  (3)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(例如体力活动增加、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)时出现,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;

  (4)疼痛发作时,可伴有(也可不伴有)虚脱、出汗、呼吸短促、忧虑、心悸、恶心或头晕症状。

 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危急症候,通常多有心绞痛发作频繁和加重作为基础,也有无心绞痛史而突发心肌梗塞的病例(此种情况较危险,常因没有防备而造成猝死)。 心肌梗塞的表现为:

  (1)突发时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,向左肩、左臂或他处放射,且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,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;

  (2)呼吸短促、头晕、恶心、多汗、脉搏细微;

  (3)皮肤湿冷、灰白、重病病容;

  (4)大约十分之一的病人的较少表现是晕厥或休克。

 

  疾病分型

  (1)稳定性心绞痛,也称稳定劳力性心绞痛。心绞痛的发作特征在2个月内没有变化(发作诱因、发作频率、持续时间和程度无明显变化)。

  (2)不稳定型的心绞痛:它发生心肌梗塞或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明显大于稳定型心绞痛。不稳定性心绞痛还可分为:

  ①、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:在原来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,发作频繁,持续时间长,甚至休息时亦发作,口含硝酸甘油不易缓解。

  ②、初发型心绞痛:较近1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,逐渐加重。 ③、自发型心绞痛(或变异性心绞痛):由于冠状动脉痉挛而致,多在静息状态而发病。

 

  疾病治疗

  一、发作时的治疗:

  休息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。一旦发生了心绞痛的症状,要立即休息,同时要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,一般经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,通常一两分钟内心绞痛就可以缓解。也可含化或服用中药复方丹参滴丸或救心丸,但其缓解心绞痛需要的时间较长。如果含化硝酸甘油五分钟仍不缓解,可再含化一片硝酸甘油。如果是初次发生了心绞痛,无论药物能否缓解,均需尽快到医院去就医,因为初次发生心绞痛,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。

 

  二、系统治疗:

  (1)药物治疗

  一般选用硝酸酯类药物、他汀类降血脂药,或者b- 受体阻滞剂 、钙通道阻滞剂。

  (2)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(PCI):支架术。

  介入治疗不是外科手术而一种心脏导管技术,具体来讲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,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,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。

  (3)冠状动脉搭桥术(主动脉-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)

 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,然后将其分别接在狭窄或堵塞了的冠状动脉的两端,使血流可以通过“桥”绕道而行,从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,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。

  这一手术属心脏外科手术,创伤较大,但疗效确切。主要用于不适合支架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(左主干病变,慢性闭塞性病变,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