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乳腺炎

2016-11-17

 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,是乳腺管内和周围结缔组织炎症,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女性,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。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,但以产后3~4周较为常见,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。
 


 

  【急性乳腺炎引发原因】

  1.乳头皲裂。通常是由于哺乳姿势不正确,婴儿未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吮在口内,且固定于一侧的哺乳时间过长所致。

  2.乳腺管阻塞。常见于继发性的乳汁淤积,不完全吸空乳房、不规律性经常哺乳及乳房局部受压是其主要原因。乳汁淤积也多见于乳头发育不良者(如乳头凹陷),影响了哺乳的进行。另外,初产妇的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,更容易引起乳腺管的阻塞,使乳汁淤积加重。

  3.细菌入侵。急性乳腺炎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,少见于链球菌。

  4.乳汁淤积。初产妇哺乳无经验,乳汁多,婴儿往往不能把乳汁吸尽,致使有多余的乳汁淤积在腺小叶中,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。

  【急性乳腺炎治疗方法】

  脓肿形成之前

  1、早期仅有乳汁淤积的产妇全身症状轻,可继续哺乳,采取积极措施促使乳汁排出通畅,减轻淤积。用绷带或乳托将乳房托起,乳汁淤积期患者可继续哺乳,局部用冰敷,以减少乳汁分泌。

  2、局部治疗对乳房肿胀明显或有肿块形成者,局部热敷有利于炎症的消散。

  3、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抗生素,根据病情或口服或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。

  4、五洲手法按摩通乳治疗

  (1)患者取仰卧位,先在患乳部涂以少量润滑剂,以免推揉时擦伤皮肤。术者左手托起乳房,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,首先消毒乳头并轻轻提拉乳头及乳晕部,以扩张输乳导管,疏通该部淤乳。

  (2)继而采用五指腹推、挤、抓的手法,按摩患乳部硬结肿块,沿放射状从乳房根部向乳晕部推抓。随后,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,不断轻拉揪提,积乳即呈喷射状排出,直至结块消失、乳房松软、淤乳排尽、疼痛明显减轻为度。

  脓肿已形成

  急性乳腺炎如能在早期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,可防止乳腺脓肿形成,预后良好。一旦形成脓肿,则需施行脓肿切开引流术,将影响正常哺乳。急性乳腺炎成脓期如失于治疗,未能及时控制病情,严重时可导致脓毒败血症,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,故治疗时应予足够重视。

  【急性乳腺炎预防方法】

  1.保持乳头清洁,经常用温肥皂水洗净,如有乳头内陷者更应注意清洁,不要用乙醇擦洗。

  2.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时哺乳,每次将乳汁吸尽,如吸不尽时要挤出或不让婴儿含乳头睡觉。

  3.如有乳头破损要停止哺乳,用吸乳器吸出乳汁,在伤口愈合后再行哺乳。